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时事聚焦

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

所属分类:时事聚焦    发布时间: 2020-11-28    作者:admin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近日,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、就医、消费、文娱、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,提出了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增设“一键叫车”功能、提高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等20条具体举措,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、更贴心、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。

(图源网络)

智能时代,年轻人玩转手机似乎就可应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宜。然而,与之相对的,是银发族苦“数字鸿沟”久矣。“老人着急就医却拦不到车”“老人冒雨缴纳社保遭拒收现金”等事件的接连出现,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,并非群体都那么容易地跟上了技术狂飙的脚步。你眼里的基础操作,可能就是横亘在他面前的技术高墙,当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日益智能化,更让不少老年人感到诸多无奈和不便。根据相关预测,“十四五”期间,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,整个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。《方案》“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革新并行”的明确要求,是保障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之举,也是对一些“一刀切”做法的明确纠偏。

从长远看,老年群体的“数字烦恼”也许是阶段性的。这一代老年群体“触网”多是零基础起步,适应如此迅猛的智能化浪潮无异于生活方式的重塑,摩擦系数和学习难度自然较高。相较而言,未来的老年群体对网络要熟悉得多,适应更新应用场景的难度可能没有那么大。但我们更应思考的是,过去一段时间,老年人为什么感觉处处受限?在笔者看来,造成这份尴尬的,不仅是智能化的普及,更在于公共生活中大量基本服务,机械地由多元选择变成了单一选择。比如,因为手机挂号的患者多了,就直接取消了人工窗口挂号;因为扫码支付的人多了,就开始不收取现金。一些做法可能涉嫌违法不说,更等于是人为加宽了“数字鸿沟”的宽度,降低了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。

所谓“公共服务”,本应是不带任何门槛,每人皆可享受的。无论技术如何迭代,花样如何翻新,提供多元选择都是公共服务的本分。因此,追求“无门槛”的便利较大化,不是一种照顾,也不是只针对老年人,而是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无论是对哪个群体、多数还是少数,都要一视同仁,尊重其利益、倾听其声音、保障其权益,这种兼顾多元诉求的思维,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,也应当贯穿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。而求取较大公约数的过程,就是一个实现共赢共享的过程,也是人文关怀的较好体现。

——转载自人民网